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师资队伍  思政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转换链接错误'> 科学研究  实践教学  三线建设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
 信息动态 
     信息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人文素质教育>信息动态>正文
 
首批六位院士、二十五位长江学者加盟南京大学启动“科学之光”通识课
2020-10-19 21:07  

    10 10 日晚 6 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第二教学楼灯火通明。距离首批 科学之光 通识课正式开课还有半个小时, 304 教室内已座无虚席。陆续赶来的学生自行搬来凳子在后排加座。 能近距离听院士讲课,有点小激动。 ”“ 听说以后还可以去参观实验室呢。 大家小声讨论着,对即将揭开神秘面纱的课程充满期待。

2020年秋季学期,南京大学正式启动科学之光项目,《科学之光”——物理改变世界》《科学之光”——微结构光子技术》《科学之光”——认识宇宙》《科学之光”——地球科学探索与实践创新之路》《科学之光”——电子信息新时代》5门通识课率先上线。每门课程由一名院士或长江学者领衔,帮助大一新生在高水平教师的引领下,感受科学价值,发掘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课程还将组织同学们开展小班研讨,以及实验室参观等实践活动。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大师领航全新科学之旅

同学们,科学之光通识课是今年南大的首创,你们要敢于突破知识界限,勇于追求真理。课程正式开始前举行了开课仪式,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为当晚授课的中科院院士邢定钰、祝世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鹏飞,颁发南京大学科学之光首席教授聘书,并对同学们提出期望。

在初入大学的新生眼中,科研仍然是远在天边的存在,充满未知和挑战。行知学院经济管理试验班的何贤同学选修了《科学之光”——认识宇宙》,尽管对天文很感兴趣,但也有些担心自己跟不上课程。不过,第一堂课便让他打消了疑虑:老师讲了很多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人文底蕴深厚,为我们文科生迈向天文世界铺好了台阶,拉近了我们和宇宙的距离。

然而,随着课程推进,专业性不断提高,复杂的公式让同学们逐渐感受到了难度和不友好,并对最终考试成绩产生了担忧。但是,在陈鹏飞看来,这种不友好未必是坏事。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遇见未知将成为常态,大家要及时调整好心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身份转换,把心中的问号转化为鞭策自己探索真理的内在动力。

科学家面对问题是如何思考和探索的,科学知识在指导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些科学发展背后的故事也值得大家学习,懂得其中的道理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后的反馈和提问中,一封学生来信令祝世宁印象深刻。考虑到学生来自不同学科,接受程度有差异,我在讲解数码成像技术的时候只做了简略概述,暂时没有进行更细致的区分,有一位学生敏锐地捕捉到了CCDCMOS芯片的不同,并在课后查阅了资料向我提出疑问。祝世宁认为,经过通识课的学习,学生开始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调研探索,萌发于兴趣、养成于求索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强化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精神是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科学之光通识课首先聚焦未来前沿科技,学生不仅可以聆听光电信息、天文宇宙、地球资源、智能与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的前沿动态讲座,还能了解老师们近期主持或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近期发表在顶级期刊的科研成果等内容。

为了有效助推科研优势向人才培养优势转化,科学之光通识课汇聚了星光璀璨的教师团队,本学期有6位院士、25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水平教师参与授课,10多位青年教师或博士担任助教。高水平教师团队深入浅出地将科学发展脉络及其背后的科学研究规律娓娓道来,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科学的启发,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跨越专业壁垒,科学精神补齐人才培养拼图

据介绍,科学之光项目是南京大学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的一个重要育人项目,也是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表示,质量看学生是高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南京大学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生态、更优的教育资源、更强的支撑服务。

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一直都是南京大学人才培养计划关注的重点,学校此前推行了悦读经典计划提高学生人文素养。2019年邀请人文社科和理工科名师大家开设科学与人文对话系列讲座,第一场是法国著名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与南京大学材料物理领域的青年教师就好奇心这一主题进行对话,主持人则是本科生同学。这样的对话共进行8场,场场爆满。今年开设的科学之光补上了科学精神这一块内容,希望科学这道光照进学生心中,引领他们体悟科学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百折不回的精神和毅力,了解科学进步对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未来科学进步和人类发展将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让大一新生在与名家名师近距离交流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师长的科学精神、科学风范。

邢定钰在课上打趣自己:别人说,我的兴趣爱好就是坐在电脑前看各种各样的曲线。笑声过后,他语重心长地指出,从事基础研究工作一定要能坐得住,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科研工作需要做好的思想准备。科研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做什么工作不是如此呢?我希望给大家一个信念,你们是可以的

邢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物理学在人类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使我对物理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了解,产生了更大的兴趣。第一堂课结束后,毓琇书院的施金言同学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工科试验班的学生,他立志在南大学出本领,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选修课程的文科生同样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力量。秉文书院人文社科试验班的李明蔚同学说:每当讲起那些仍未被解答的疑问,老师们的眼睛就一直闪着光芒。我忽然觉得,真正令人感动的,其实是那些满含期待仰望星空的人。

邢定钰认为,大学老师要在通识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同学们自由、轻松地学习更多专业以外的知识。只有蕴含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才更具准确性、清晰性;只有在人文精神引领下,科学技术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未来的方向前进。增进两者充分融合,才能促进学生更全面地成长,未来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优秀人才。

祝世宁以文学为例阐述了科学精神对文科生成长的作用:文学作品刻画现实世界,要能准确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必然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支撑。一名来自外国语专业的同学通过课程对光子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祝世宁希望这位学生借此机会加强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为今后成长助力。

据了解,《科学之光”——认识宇宙》第一讲还设置了线上直播,吸引了全国数千名中学生同步收看。这是南京大学推进零年级计划举措之一,也是持续探索中学和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的育人路径,推动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向中学延伸、共享的重要通道。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科技后备人才,是不断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基础。此后的科学之光通识课也将陆续通过线上形式向更广大的中学生开放,推动科普深度有机融入基础教育,让科学更有吸引力,让学习更加生动高效。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学院网站  版权所有